全面小康筑伟业,乡村振兴再启航
——米乐app平台侯怡心全国“学宪法 讲宪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四川省代表队的侯怡心,我抽到的是4号题,我演讲的题目是《全面小康筑伟业,乡村振兴再启航》。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爷爷就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党和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在上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经过20年的接续奋斗,在今年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千年夙愿,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成为现实。
放眼神州大地,一群群劳动者正斗志昂扬地走在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上。说到这,我想起了课本里的一句话,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是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如今,中国的发展为亿万中华儿女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我们都能通过勤奋与努力收获幸福。当然,幸福不仅仅是诗和远方,还可能是土地与家乡。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我的家乡是四川省江油市,优美的李白故里,文化根底深厚,经济也紧随其上。我的小舅从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选择了回到老家,把根扎进农村的土壤。他走进家乡的田地,成了老百姓最信赖的“技术指导员”,帮助他们改良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而听小舅说,近些年像他一样的技术员在我们家乡越来越多。在他们的帮助下,白玉村的枇杷、新安乡的梨,九岭杠的葡萄、贯山镇的橘,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名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为家乡带来了农业的发展更带来了乡风民俗和村民面貌的焕然一新。村民们时常围坐一圈,向小舅请教育种的技术和广销的思路。他们的勤奋与好学,也成了小舅最大的幸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老实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些词放在课本上,真挺难记的,但当这一切的概念变成我眼前的画面、变成我隐隐的喜好,变成我淡淡的乡愁的时候,我渐渐懂得了什么叫“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千泉汇聚,大河滔滔;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宪法精神是璀璨繁星,党的领导是力量源泉。广阔乡村,大有可为,让我们走好乡村振兴路,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