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app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前沿视野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解读“教育信息化2.0”

米乐app平台: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解读“教育信息化2.0”

2018年05月07日 15:27:48 访问量:15658

专访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解读“教育信息化2.0”

 2018-05-05 朱哲 

2018 年4 月18 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文件指出,“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 时代进入2.0 时代”。教育信息化2.0 时代,教育的使命何在?教育信息化如何支撑新时代的教育发展并助力人才培养?基础教育领域如何落实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围绕这些大家关注,特别是校长、教师关心的热点话题,本刊第一时间深入采访了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司长。



 

 

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使命




记 者:雷司长您好!现在“教育信息化2.0” 是一个“热词”,教育界都非常关注,请问教育部是基于哪些考虑提出我国教育信息化迈入2.0 时代的?


雷朝滋:党的十九大之前,我们称之为“教育信息化1.0 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经过长期建设和逐步发展,教育信息化各项标志性工程和重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项指标基本实现了翻倍增长,总体上超越了预期目标,呈现出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创新案例竞相涌现、制度安排日益完善的局面,建立了体系化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制度并进行了战略部署,建设了能够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了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全面突破的工作态势,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战略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使命。根据党的十九大对教育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部党组做出了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战略决策。


教育信息化2.0 是在1.0 的基础上,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强调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培养一大批具有引领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为国际教育信息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记 者: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有些欠发达地区可能1.0 时代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1.0 和2.0 的关系?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从1.0 时代进入2.0 时代是个阶段性的过程,2.0 时代不是对1.0 时代的否定, 而是在1.0 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现在提出教育信息化2.0 时代,并不是说1.0 的痕迹就没有了, 也不是说所有区域一起进入2.0 时代,每个省份、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要分类指导。对有些地区而言,可能1.0 阶段的任务还没完成好,还处于深化应用阶段,还要接着做;有些地区则处于从1.0 走向2.0 的过程中;有些地区甚至提前步入了2.0 时代,已经开始进行融合创新的探索。


 

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记 者:《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发布了,一线校长和教师非常关注,能否请您为我们解读一下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是为了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而提出的先导性行动。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到2022 年我们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基本目标—— 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 教育” 大平台。


力争实现“三个转变”: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教育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我们将构建三种新模式: 


一是“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对学习认知和学习行为规律的研究,实施因材施教,重塑教学评价和教育管理模式,跟踪监测教学评估过程,开展学情分析,准确评估教学和学习效果,变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为综合性、多维度评价。现在的过程性评价太少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由仅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转变。统筹各种力量,致力于建设泛在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构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能化平台。


二是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每个学校,缩小数字教育鸿沟,鼓励多样化教育服务;优化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标准;探索运用市场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新机制,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创新服务模式,为各级各类教育和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三是探索信息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科学布局构建教育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学校、学习者和教与学全过程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建立完善教育公共资源开放目录,形成规范统一、互联互通、安全可控的国家教育数据开放体系;构建安全有序的教育信息化环境,抵制不良信息侵袭, 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 


记 者:“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落实呢?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2.0开启了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每个人都要做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具体来说,我们会通过“八大行动”来推进教育信息化2.0。



一是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要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32 个省级体系全部连通,使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教育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全面形成。


二是实施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人人有空间”,开展校长领导力和教师应用力培训, 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人人用空间”。


三是实施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大力支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四是实施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五是实施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结合教育信息化各类试点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示范培育推广计划”的实施,认定百个典型区域、千所标杆学校、万堂示范课例,汇聚优秀案例,推广典型经验。


六是实施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通过试点探索利用宽带卫星实现边远地区学校互联网接入,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 应用。


七是实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劳懈骼嘀悄茏氨讣巴,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 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


八是实施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充分认识“提升信息素养”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作用,制定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启动人工智能+ 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推动师生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培训。


 

信息技术成为引发教育深层次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




记 者:您认为“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 对教育管理、教学实践将产生哪些影响?


雷朝滋:过去我国的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实现快速赶超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但是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呈现出“高均值、低方差”的现象,拔尖创新人才少,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进入新时代,各领域都需要领军人才,领军人才要德才兼备,更要有家国情怀。然而,创新创业能力、领袖气质和领导能力要从中小学就开始培养,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以往人们认为人工智能是基于大数据的,而AlphaZero 对战围棋高手的事例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可以基于小数据,可以自学习。这种趋势对教育和教师的冲击现在很难估计,但一定很大。如果教师还只是单纯地教学生学知识、背知识,肯定不行了,人脑再厉害,记忆、存储、运算速度也比不上人工智能。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培养新时代需要的领跑人才。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教育领域要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重构教育体制、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原来传统教学就像“舞台剧”,教师口头表达、肢体语言加上板书。现在的信息化教学就像“大片”,用上声光电、虚拟仿真、动漫技术等,知识呈现的手段完全变了,教法和目标变了,把枯燥、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形象,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长发育规律,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建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对教师而言,要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强化学生的关键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要深入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加强对学习认知和学习行为规律的研究,实施个性化教学, 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注重能力素质培养转变。


对教育管理而言,要完善顶层设计,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支撑体系,助力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改革发展;重塑教学评价和教育管理模式,跟踪监测教学过程,准确评估教学和学习效果;以 “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 切实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方式变革,让教育决策更加科学,资源配置更加精准,持续推进素质 教育。 


记 者:您上面表述的是不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的表现?